還在為論文投哪個期刊猶豫不定嗎?請看金屬領域SCI期刊的IF和分區匯總
1. 金屬領域期刊及其分區梳理
期刊名稱 |
影響因子 |
中科院分區 |
Nature |
42.778 |
1區 |
Science |
41.845 |
1區 |
Nature Materials |
38.663 |
1區 |
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 |
31.560 |
1區 |
Advanced Materials |
27.398 |
1區 |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R-Reports |
26.625 |
1區 |
Intermational Materials Reviews |
14.429 |
1區 |
Science Advances |
13.116 |
1區 |
Annual Review of Materials Research |
12.531 |
1區 |
Nature Communications |
12.121 |
1區 |
Acta Materialia |
7.656 |
1區 |
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 |
7.115 |
1區 |
Corrosion Science |
6.479 |
1區 |
Materials & Design |
6.289 |
1區 |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
6.115 |
1區 |
Progress in Crystal Growth and Characterization |
6 |
3區 |
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 Technology |
5.289 |
2區 |
Scripta Materialia |
5.079 |
2區 |
Mrs Bulletin |
5.061 |
2區 |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
4.669 |
2區 |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A |
4.652 |
2區 |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
4.65 |
2區 |
Wears |
4.108 |
2區 |
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 |
4.019 |
2區 |
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 |
3.562 |
3區 |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3.553 |
3區 |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elding Joining |
3.422 |
2區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fractory Metals & Hard Materials |
3.407 |
3區 |
Intermetallics |
3.398 |
2區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 and Structures |
3.213 |
3區 |
Materials Letter |
3.204 |
3區 |
Materials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 |
3. 046 |
3區 |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
2.901 |
3區 |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
2.615 |
2區 |
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
2.502 |
4區 |
Surface Engineering |
2.433 |
4區 |
Rare Materials |
2.161 |
4區 |
Metals |
2.117 |
3區 |
Philosophical Magazine |
1.778 |
3區 |
Acta Metallurgical Sinica |
0.938 |
4區 |
以上是金屬領域的主要SCI期刊,也許總結的不全面以及存在錯誤之處,如果聰明的讀者發現了,還煩請能夠指出或者補全,筆者在此感謝大家了。
2. 頂刊介紹
幾千年前,人類就開始利用金屬材料作為工具了,昂貴的金屬還長期作為主要的貨幣。利用金屬鑄造的特殊部件還作為高貴和權力的象征。例如周王畿的九鼎就是當時王朝和天下之主的象征。經過幾千年的發展,金屬材料已經遍布在人類生活的角角落落。但是人們對于金屬材料工藝-組織-性能關系的認識還依然處于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作為研究時間最長,研究人員最多的領域,如今的金屬材料要登頂《Nature》和《Science》這樣的期刊,那是相當的不容易,如果有人問鼎一篇,筆者由衷的感到高興,尤其是通訊和一作為國內人員。筆者這里介紹可以遙望的金屬期刊。
2.1 Acta Materialia和Scripta Materialia
在金屬領域,Acta Materialia和Scripta Materialia可是公認的一區頂刊,發文難度非常大。這兩個是姊妹刊,Acta Materialia發表全文、原創論文和深度綜述,以推進對金屬材料的加工、結構和性能之間關系的深入理解。尋求具有高影響潛力和/或實質性推進該領域的論文。該結構包括原子和分子排列、化學和電子結構以及微結構。重點是材料的力學和功能行為,直至納米結構。Scripta Materialia是短搞(文章字數要求少于2500),重點是創新,而不是漸進式的研究。所以文章沒有廢話,句句是經典,讀了之后讓人耳目一新。
2.2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
該雜志的目的是報告各向同性和各向異性固體的塑性變形、損傷和斷裂行為的所有方面的原始研究,包括塑性和斷裂的熱力學、連續體理論、宏觀和微觀現象。主題包括單晶和多晶金屬,陶瓷,巖石和土壤,復合材料,納米晶和微電子材料,形狀記憶合金,鐵電陶瓷,薄膜和聚合物,以及失效和斷裂力學的塑性內容。重要的實驗、數值或理論促進了對固體塑性行為的理解,以及固體宏觀和微觀行為的研究是非常受歡迎的。在材料的塑性加工,斷裂力學等方面,該期刊絕對是top期刊,其發文難度非常之大,研究晶體學塑性的同道們應該多看看。
2.3 Journal?of?Materials?Science?& Technology
這本期刊是由中科院沈陽金屬研究所創辦,目前的編輯是羅東主任。近三年來,該期刊的影響因子飛升,直接由三區跨入如今的一區。預計接下來這幾年其影響因子還會攀升,發展可謂如日中天。《材料科學和技術雜志》旨在加強材料科學和技術科學活動的國際交流,該期刊主要報道國內外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的研究成果,重點報道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的原始研究論文、編輯邀請的評論文章、通訊、新奇的研究筆記和科學成果簡介,涵蓋材料科學與技術的廣泛領域。包栝: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復合材料。
3. 幾篇經典論文介紹
3.1 利用粗晶-細晶層狀組織提高純Ti的強度(Acta?Mater)
一般來說,金屬材料的強度與晶粒尺寸服從Hall-Petch關系,層狀復合材料則遵守最大化原則。本文在純鈦中引入粗晶層和細晶層相互交錯的組織,實現了屈服強度的極大提升。對強化機理的研究發現在粗晶粒層中,靠近層界面區域的硬度值明顯高于層中心區域,屈服后只在界面區域觀察到<c+a>位錯和密集堆積的<a>位錯。試驗表明<a>滑移和<c+a>滑移的臨界解析剪應力在六邊形密排(hcp)材料的變形機制中具有增強的界面約束作用。C/F-Ti結合了細晶粒的強度和粗晶粒的延性,為單相hcp材料的性能優化提供了一種新的結構設計策略。
?
圖1?層狀組織示意圖及其拉伸曲線[1]
3.2 利用Cu富集的納米析出物提高高強鋼的動態力學性能和絕熱剪切帶形成的抗力(IJP)
富銅納米析出相強化鋼具有良好的強度和延展性,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抗沖擊結構材料。本文系統研究了富銅納米析出相對合金動態力學性能、變形抗力和絕熱剪切帶形成的影響。研究發現,富cu納米析出物在高應變率下能有效提高合金的動態變形強度。應變速率為6000 s?1時,最大流變應力達到~2565 MPa,表現出優異的動態力學性能。納米析出相強化鋼在高應變率下具有很大的正應變率敏感性,表現出良好的抗高速變形和延遲斷裂能力。納米析出相能有效阻礙絕熱剪切帶的形成和發展,顯著提高高速沖擊過程中的最大流動應力和組織穩定性[2]。
3.3 利用超細的富Y析出物增強TiAl合金 (Scripta?Mater)
在本文中,通過SPS(等離子燒結)技術,得到了一種平均晶粒尺寸很小的β-TiAl合金,在該合金中存在兩種富Y的析出物,分別為Y2O3?和?YAl2。析出物的尺寸從10-幾百納米,彌散的分布在基體中。研究發現這兩種析出物與基體具有一定的取向關系,呈現出共格界面。力學性能測試表明,這種結構極大地增強了合金,同時合金還伴有一定的塑性。
圖2 (a)~(f)為樣品的HADDF圖以及SEM-TEM的能譜圖;(g)為富Y析出相的HADDF圖;(h) (g)圖中放大的圖;(i) 室溫拉伸曲線;(j)變性后的TEM圖;(k) (j)圖對應的晶粒與析出物的HADDF圖;(i) 變性后的HADDF圖[3]。
3.4 微量輕稀土改善高鋁AZ系鎂合金的可加工性(JMST)
本文在AZ110鎂合金加入1.5wt.%的富La混合稀土,并通過熱模擬實驗研究了稀土對AZ110鎂合金的熱變形行為的影響,建立了合金的熱變形本構關系、再結晶模型和熱加工圖。結果顯示富La混合稀土改變了AZ110鎂合金在低溫和高應變速率下的熱變形行為,由以孿晶主導的變形模式轉變到以滑移為主的變形模式,同時再結晶程度大大提升。加入稀土后的AZ110鎂合金具有較高的儲能和較弱的基面織構,在低溫或高應變率變形條件下可以獲得完全再結晶組織。
圖3 在473K和1 s?1條件下AZ110和AZ110LC鎂合金的組織和織構[4]
參考文獻
[1]?Danyang Li, Guohua Fan, Xiaoxu Huang et al. Enhanced strength in pure Ti via design of alternating coarse- and fine-grain layers. Acta Materialia 206 (2021) 116627
[2] B.Z. Long , Y. Zhang, C.H. Guo et al. Enhanced dynam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resistance to the formation of adiabatic shear band by Cu-rich nano-precipitates in high-strength stee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 138 (2021) 102924
[3]?Xu Gu, Sida Jiang, Fuyang Cao et al.?A β-solidifying TiAl alloy reinforced with ultra-fine Y-rich precipitates. Scripta Materialia 192 (2021) 55–60
[4] Qiyu Liao, Yanchao Jiang, Qichi Le et al. Hot deformation behavior and processing map development of AZ110 alloy with and without addition of La-rich Mish Metal. JMST DOI:10.1016/j.jmst.2020.04.064?
本文由虛谷納物供稿。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材料人網立場。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kefu@cailiaoren.com。
歡迎大家到材料人宣傳科技成果并對文獻進行深入解讀,投稿郵箱: tougao@cailiaoren.com.
投稿以及內容合作可加編輯微信:cailiaorenVIP。
文章評論(0)